LUYOR-3109高强度紫外催化光源促销
LUYOR-3109紫外光源采用了9颗365nm大功率led,安装有二次光学透镜,输出紫外线强度高,...
2024-08-08作者:时间:2019-12-01 15:41:11浏览2644 次
Bt毒蛋白的作用过程大致可划分为7个步骤,即:原毒素的溶解、原毒素的蛋白酶水解、毒素分子穿过围食膜(peritrophic membrane)、毒素分子与受体的结合、毒素分子插入膜中、小孔的形成、中肠细胞失去离子平衡裂解。
虫子吃了转基因水稻后会死掉,那它为什么会死掉?
因为转基因水稻一定会释放出某一种毒素,否则虫子怎么会死呢?
既然你能把虫子毒死,那么人呢?人吃了就没事了吗?
Bt毒蛋白的作用过程大致可划分为7个步骤,即:原毒素的溶解、原毒素的蛋白酶水解、毒素分子穿过围食膜(peritrophic membrane)、毒素分子与受体的结合、毒素分子插入膜中、小孔的形成、中肠细胞失去离子平衡裂解。
• 首先,必须先溶解在昆虫的肠道里,杀虫结晶蛋白只能溶于碱性条件下,而不能溶于中性条件或者酸性条件。
• 第二,一经溶解,在专一性蛋白酶水解切割作用下,释放出毒素核心肽段,原毒素被活化成毒素。
• 第三,活化后的杀虫结晶蛋白不被胰蛋白酶或者其它蛋白酶所破坏,它能与昆虫肠道上皮细胞上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结合之后杀虫结晶蛋白全部或部分嵌合于细胞膜中,使细胞膜产生一些孔道,从而导致细胞由于渗透平衡被破坏而破裂。大多数情况下杀虫结晶蛋白的毒性都来源于它与受体的结合。伴随着上述过程,昆虫幼虫将停止进食,最终死亡。
首先,人或其它哺乳动物的肠道不同于昆虫的,是酸性环境,杀虫结晶蛋白在其中不能溶解和进一步活化。
• 第二,不能活化的杀虫结晶蛋白则很容易被肠道中的蛋白酶分解成小的肽段或者氨基酸,与其它食物的结果一样被消化吸收。
• 第三,人或其它哺乳动物肠道中没有可以与杀虫结晶蛋白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 另外,该蛋白是热不稳定性的,人一般吃的是熟食,而杀虫结晶蛋白在60℃煮一分钟就会完全变性,对靶标昆虫也失去了毒性。
科学地看待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可以显著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延伸产业链,很好地满足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仅在解决人类粮食危机,而且在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环境、缓解资源压力等重大社会问题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转基因育种技术改良作物品种也大致分为四个环节:目标基因和转化受体的选择,遗传转化产生变异,转基因后代的表型筛选和分子鉴定,转基因后代的安全性和生产性评价。转基因育种选择的目标基因可以来自同种或异种生物,一般是基因功能清楚,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 转基因的受体材料具有较好生产应用价值。
对目标转基因后代的食品安全性、生态环境安全性,以及生产的丰产性、适应性、目标性状稳定性进行科学的评价,这一环节是转基因育种耗时最长的。从理论上来说,转基因育种与传统育种没有本质区别,都是通过遗传信息的交流获得优良的性状,传统杂交育种具有更广泛的遗传信息的重组和交流,转基因育种仅涉及单个基因或几个基因的交流。从遗传信息内容分析,转基因育种更清楚、更明确、更具体。
从技术上来说,传统育种途径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通过有性生殖方式实现基因转移过程,而转基因育种途径所转化的目标基因则不受生物体之间亲缘关系的限制。传统育种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转移的是整个基因组,操作的是多个基因,对后代的表型预见性较差,选择效率低;转基因育种所操作和转移的基因一般是来源明确、功能信息清楚,可准确预测其后代的表型,选择效率高。
早期,科学家只能利用农杆菌对一些双子叶植物进行基因转移,经过不断对农杆菌的质粒进行改造,现在已经能够利用农杆菌对越来越多的双子叶植物和许多单子叶植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进行基因转化。可以说,自然界是人类各种技术思想、工程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转基因技术的发明也不例外。现在的转基因技术是模仿大自然天然转基因而产生的,转基因事件不是从无到有的新鲜事物,人类只是更有目标、更多选择、更率、更大规模地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产品开发,造福于人类。